基于当前我国重大(典型)疾病负担

探索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分配和可持续发展的卫生决策研究

 

1.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随着老龄化进一步深入、经济发展放缓、环境和气候变化危害加剧,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有限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逐年增加的医疗卫生经费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形势,使得典型重大疾病的防治严重性日益凸显。根据最新报告,心血管疾病在我国依然是一个重大健康问题。2022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约为482万,死亡人数约321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持续上升,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此外,我国高血压患者约有3.3亿,脑卒中患者超过1400万,冠心病患者约1200万。40岁及以上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为13.7%,总患病人数接近1亿。为了缓解疾病治疗负担的巨大压力,我国持续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着力加强疾病预防为主的行动。这包括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在疾病筛查、疾病诊断、医疗体系优化、致病因素研究和健康知识推广等相关卫生政策的陆续出台,引起了领域广泛深入的重视。另外,据国家医保局统计公(快)报显示,2023年与2022年相比,全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加14.4%,而与2019年相比,该支出增加了41%。当前疾病负担的持续加重,医疗资源需求与现有医疗保障体系支撑能力之间的差距将逐渐增大。如何根据临床一线真实医疗世界的疾病负担数据,有效分配医疗卫生资源,包括:国家卫生经济费用支出、医保政策制定、不同级别医院的地区或人群分布、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配比、药物器械等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分布规划等,制定相关卫生政策,密切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福祉,是卫生决策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流动性强、人口密度高的国家,中央层面与各地方(省、市、县)如何因地制宜,采取更为有效、有针对性的政策,科学及时地应对不同健康情景下需要权衡医疗费用与居民健康水平的关系,将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的当务之急。为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加强对重大慢性疾病负担的客观评价,对典型和影响我国甚至是全球健康普遍问题的疾病的发展特征和时空分布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从而确定需要解决的卫生问题的优先级,为优化资源配置,缓解医疗体系压力,确保公平、合理、有效分配和利用卫生资源及其系统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2.研究内容

我国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已成为我国卫生健康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高额成本。但往往该重要数据很难获取,因此,本研究将尝试从多源数据角度来互补估计典型重大疾病负担,从而确定在不同区域的主要健康挑战,突破既往研究缺乏全国性数据的瓶颈,以期得到更客观真实和富有参考价值的分析结果。同时,通过综合方法评估不同危险因素导致的疾病负担,确实不同发展背景下主要影响因素。此外,不同时空的疾病负担测量将对于不同区域卫生体系的系统绩效评价和医院管理提供量化。进一步,我们将对疾病负担进行预测,模拟不同危险因素暴露下的防控举措影响,为合理定制卫生健康预防预警等干预措施和卫生资源的有效分配提供参考。具体而言,计划开展以下研究:

(1)评估典型重大疾病在不同时空的疾病经济负担。疾病经济负担是指由于疾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及为防治疾病而消耗的卫生经济资源。我们将收集来自于DRG与临床路径数据、国家已公开的官方数据报告、已发表的文献、医院住院信息以及其他调查数据等,通过成熟的数据预处理、估计和综合分析评估不同重大/典型疾病对人群健康社会造成的直接、间接和无形经济负担。为全面了解各类型疾病的经济负担的全景数据奠定基础。

(2)收集典型影响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区域(省、市、县)为单位探索因危险因素变化带来的疾病负担模式。例如,选择在代表性的气候事件,如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洪水、干旱和台风等,这些事件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各有不同。然后,选取与这些事件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通过meta分析和统计计算,分析相关性与典型模式。结合这些数据,总结气候事件对不同地理半径区域内居民健康负担的具体影响和模式差异。为重大突发疾病的预防预警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3)结合疾病负担的时空与人群分布画像(/特征)、不同地方典型影响疾病的危险因素和医保支付和结算数据,给出符合不同人群与地方特征的有针对性的医保成本控制路径。国家各级卫生经济费用支出、医保政策制定、不同级别医院的地区或人群分布、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配比、药物器械等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分布规划等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3.预期研究贡献

(1)通过对不同时空典型重大疾病的疾病经济负担衡量和追踪,将对我国人口健康状况及其负担的减缓或者加剧情况进行量化,通过疾病成本效果分析确定疾病的危险顺位,为明确防治重点提供重要依据。

(2)通过对重大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全面动态分析,为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关键方向,特别是在预防方面。利用流行病学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和大数据技术,全面了解各地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经济负担,为制定区域性公共卫生预防预警策略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3)为不同区域提供(基于DRG与临床路径实施、)符合当地特点的医保成本控制路径。为相关医疗卫生政策制定提供支撑。

4. 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4.1 研究计划

(1)3个月:理论研究、文献检索,数据收集和整理(已部分完成)。

(2)2个月:详细方案设计,模型设计和结果分析。

(3)2个月:深入分析和汇总,整理成相关研究,形成研究报告。

4.2 预期研究成果

(1)形成相关对国家健康和卫生领域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

(2)形成对重大疾病预防预警领域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论文发表。